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束阳光(2 / 2)

“对了,有李牧和秦国的消息吗?”赵括问道。

和秦王前不久才真正重视赵国不同,赵括从一开始就将秦国视为大敌。准确的说,其他五个国家绑一起,威胁都没有一个秦国大。

“李牧将军进入草原之后便没有送来情报。秦国……最近好像在征集人才,秦王下令让境内每个县邑都要举荐几名人才,据说举荐人才的好坏和当地官员的政绩直接挂钩。”刘平说道。

“和韩魏一样,秦国也开始正式使用察举制了吗?”赵括心想。

察举的雏形本来就是源于春秋战国,世卿世禄的体系崩塌之后,各国开始寻求突破,改革体制,让手下大臣和地方举荐人才,就如同汉朝举孝廉举茂才。

但是察举真正形成一种制度,并且完善,还要等到汉朝。

现在受到赵国刺激,各国为了争抢人才,竟然提前近一百年把这东西搞了出来,赵括也不得不佩服各国人才济济。

“等秦国选拔人才的名单出来之后,立刻给我一份。”赵括说道。

“诺。”刘平点了点头,虽然他安排到秦国的奸细地位还很低,花了钱疏通关系才当上小吏,连官都算不上,不过这种东西不难搞,秦国不可能藏着掖着,到时候全城人都会知道,抄一份就行了。

大殿中,众人望着最上面空出的座位,有些哑然,这么多年,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随性的君主。

“哎,大王以前还是很勤勉的……”虞信摇了摇头,无奈地说道。

赵国百废待兴的时候,赵括每天从早上工作到晚上,从来没有叫苦叫累,那时所有人都觉得赵国迎来一位千古明君。

等到赵国步入正轨,赵括每天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,走的越来越早,到后来,直接见不到人了……

“是啊,当初在上党,大王更是兢兢业业,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巡视军营,处理军务,还会亲自帮士卒包扎伤口、写信,直到月亮高升才会回营休息。”廉颇感慨道,颇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。

“好了,大家先不要说了。”魏无忌说道,大家闻言立刻停了下来,将目光聚集到魏无忌身上,“有一些事情要说一下。乐毅将军和廉颇将军回去之后,告诉将士们,以后封赏就不发粮食了,全部发钱。另外,尽快将封赏统计好。”

“好,三天之内我们会交给你的。”乐毅和廉颇点了点头,士卒对发钱还是发粮食并不关心,只要别是粮食便宜的时候发粮,粮食贵的时候发钱就行了。

“封赏下发之后,依旧由荀子盯着,只要有人敢伸手,立刻处死,全家送去漠南开荒,大王说那里也是能种小麦的。”魏无忌沉声说道,身上散发出一股若有若无的杀气。

他在魏国的时候就想这么干了,不是因为他平等地看待那些平民,而是因为贪污封赏是一件动摇国本的事情。

当士卒持续付出,什么也得不到的时候,手中的长矛对准的方向就不一定是前方了。

那些贪污士卒用命换来的钱财的官员,就是千刀万剐都不为过。

“呵呵,放心吧,这次我会直接将邯郸学院的学生们派下去,他们还没有经历官场的洗礼,眼中容不得沙子,有任何问题都会禀报给我。”荀子冷笑道。

之前他以为,有什么事情询问士卒就行了,只要士卒不反馈,那就是没有封赏被贪污的,肃清之后他还骄傲了很长时间。

后来他才知道,自己一把年纪了,也算经历过世事浮沉,居然还这么天真。